继“鄂商”改名“楚商”后,湖北菜也要更名了。近日,湖北17个市州的6000多家餐饮企业共同发出呼吁,将“鄂菜”更名为“楚菜”,使湖北菜更富历史文化内涵。 据了解,2007年,著名烹饪大师卢永良便提出了“鄂菜”改“楚菜”的建议。2016年,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6000余家会员企业一致通过决议,于2017年全面开启“鄂菜”改“楚菜”进程。 卢永良表示,湖北简称“鄂”的历史只有500多年,“楚”的历史则有近3000年;“鄂”单指湖北一省,“楚”则涵盖当今的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区。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影响力,“楚”比“鄂”都更胜一筹,更名有利于湖北菜走向全国市场。 湖北省烹饪酒店协会监事长刘国梁称,本月起,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将面向全省征集意见建议,征集100例楚菜故事,编著《楚菜大典》,弘扬和宣传楚菜文化,打响楚菜名号。 链接 叫响全国,不仅仅更名这么简单 楚商,近年已叫响全国。湖北菜改名“楚菜”后,在中国餐饮江湖能否博得更高地位? 湖北餐饮业诸多人士表示,更名可能提升湖北菜的历史文化底蕴,但湖北餐饮企业要想走向全国,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文化软实力。 一直以来,湖北餐饮企业希望在北京这个各大菜系林立之地,打响湖北菜品牌:2000年,小蓝鲸北京大钟寺店开业,宣言要在北京开设10家连锁店,还挂牌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小蓝鲸商学院;2002年,艳阳天北京店开业,斥资10万元包机从武汉空运800条武昌鱼到北京,轰动一时;三五醇、湖锦等餐饮名店也曾试水北京。 但是,2003年左右,这些湖北餐企因管理、定价等原因,先后撤离北京,此后,一线城市难见湖北餐企踪影。刘国梁表示,缺乏文化包装、缺少职业经理人和中央配送体系、采用家族式管理,是湖北餐饮企业在一线城市败阵的关键原因。 眼下,新一批湖北餐饮企业,已逐渐在北上广深站稳脚跟,四季·恋落户北京三元桥,青石玖宫、红鼎豆捞先后进军上海。这次,他们都带着更精致的文化包装、更具特色的产品、更成熟的管理团队。 青石玖宫创始人应凌云表示,未来的餐饮会越来越细分,有故事、有文化的饮食才能引得更多人共鸣。在做好品牌和团队管理外,青石玖宫将进一步挖掘楚文化特色,将其运用到菜品研发中来。 更多精彩请关注餐饮帮官方微信公众号(cyb123-cn) |
西贝成功后,很多人说是华杉的功劳。甚至连贾国龙都说,华与华创
“丧文化”流行的大风,终于刮来了西安!
对于阿里和腾讯来说,星巴克是一个不可能放过的消费场景。除了搭
你会期待与传统中餐毫无共同点的美式中餐吗?
外卖就是围城,城外人看着光鲜,走进来都是泥沼